为什么要学技术管理
- 20%的人是自愿当管理者的,80%的人其实是被迫做管理的
- 传统行业一般5-10;互联网行业一般2-5年会上升到技术管理
- 管理技能已经不是可选项,已是程序员们迟早要面对的事,技术和带团队是两条腿,而不是两条路了
很多人做技术管理的困惑
- 要不要做技术管理
- 我要不要做
- 我感觉我的性格不是特别适合做
- 做哪些
- 管理者应该做哪些事
- 如何做
- 沟通怎么做
- 团队建设怎么做
- 员工激励怎么做
要不要做技术管理
- 外驱力(如果是外驱力,则做不好管理)
- 不得已的选择
- 别人眼里的成功(别人认为管理是成功的,自己就想去做管理)
- 不辜负老领导的期望
- 对管理岗有遐想(以为做管理岗很好,很轻松,可以....)
- 内驱力
- 是否认同管理的价值(需要认识到团体管理等杂事代理等价值)
- 是否有热情
- 是否看中管理带来的成长
- 收获
- 成长感(团队的成长感及个人的成长感)
- 成就感
- 影响力
- 获得感
要不我还是做技术吧(做管理者的顾虑)
- 解决担心失去技术的问题
- 把技术提到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(管理者看的角度更高,看技术问题更全面)
- 换一种学习方式(管理者可以借助团队去学习进步,学习的东西更多)
- 做技术性管理者也没有问题
- 解决担心没有收获的问题
- 管理对个人成长和发展,不会失败
- 并不是没有回头路
- 管理的能力,全文可以迁移到技术带头人这个角色上
- 终极解决方案
- 残酷的现实,你即使是做个工程师,这个时候还需要你技术提升,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技术问题
总之:其实你避无可避!
谁更容易成为管理者
- 天时
- 企业发展速度快的公司
- 去有点规模的公司
- 地利
- 负责最全局的模块(如负责的模块涉及大部分的业务,则容易成为管理者)
- 负责核心的模块
- 主动去争取
- 人和
- 上级的支持
- 同级的支持
- 家里和朋友的支持
总之:做管理者需要“主动承担更多的事!”
做管理要做什么
- 顶层是:角色认知
- 内容是:管理规划、团队建设、任务管理
- 基础是:管理沟通
做项目要注意复盘
复盘前
- 定好基调
- 充分准备
复盘
- 回顾总结
- 哪些好的,哪些不好的
复盘后
- 跟进改进结果
做技术管理要学会沟通
推荐的书籍
- 沃顿商学院受欢迎的谈判课
- 非暴力沟通
- 不妥协的谈判
- 用事实说话
- 掌控谈话
- 先发影响力
向上沟通(和领导沟通)
-
- 所有问题自己扛(要学会培养下面的人,自己也干不过来这么多事)
-
- 只知道吐槽(领导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,不是吐槽问题的)
-
- 抓不住重点,给不出方案(要给团队找方向,要学会规划发展,领导没有时间来给下面小团队订方案,领导只会给你目标、要求和结果)
如何夸部门沟通
- 建立君子协定(如:发邮件)
- 建立机制(如:多久周会)
- 解决问题(求共赢)
- 不轻易找领导(容易得罪人)
向下沟通(和下属沟通)
做大自己的影响力。
- 执行力(自己做事的力度表现会影响到下属):主动担责;多做一点;有始有终;言必行,行必果
- 信息力(给下属分享公司更多的信息):正式的信息;非正式的信息
- 感知力(协调沟通解决能力):比如:发现产品经理和研发经理吵起来了;要从这个表象去发现各方真正的意图,从各自的感受去协调解决问题;大家一起坐下复盘解决问题
- 透明力:想要改变什么,就透明什么。比如想提高bug的修改率,就把bug的修复率公开出来;开发的时间比较紧张,就把剩余交付的时间公开出来
- 影响力(要学会听取他人的讲解):不听,是一切沟通问题的根源
程序员到管理岗,角色有什么变化
- 工作职责
- 工程师:完成好上级给你的工作就诸事大吉
- 管理者:带领团队往前走,上级只会设定一个目标,剩下做什么,怎么做,是你考虑的
- 负责对象
- 工程师:管好自己就可以了
- 管理者:上有老,下有小
- 关注的焦点
- 工程师:一般上过程导向的,因为他们需要一步一步把工作执行到位,眼睛盯着的常常是“脚下的路”
- 管理者:目标和结果是导向的,他们时时关心目标和前进方向,盯着远方的目标
- 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
- 工程师:考个人专业能力来产生业绩,工作内容以发挥专业能力为主,相对比较单一
- 管理者:除来技术判断力,还需要目标管理能力,团队规划能力,项目管理能力,沟通协调能力,团队建设能力等等
- 任务来源
- 工程师:主要是上级安排,听上级指挥
- 管理者:虽然也有上级工作的拆解和安排,但更多的是靠自己筹划,然后和上级去沟通确认
- 实施手段
- 工程师:大部分工程师的工作还是要亲力亲为的
- 管理者:涵盖了整体团队的工作,靠自己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
- 合作维度
- 工程师:合作的内容就是和平级的伙伴共同做好执行
- 管理者:合作的内容非常丰富,上级、平级和下级都需要合作
- 合作关系
- 工程师:大家有竞争的关系
- 管理者:你们的关系其实比以前更好相处,前提是你得认识到这一点
- 思维方式
- 工程师:大部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要求都是执行,所以是明确的“执行思维”
- 管理者:更习惯去关注做一件事能带来的可能性收益,并以此来判断是否值得投入资源去做,我们把这种叫做“规划思维”
- 技术视角
- 工程师:技术是用来做事的,掌握好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实施
- 管理者:需要的是技术判断力
做技术管理有哪些坑
第一个坑
- 现象
- 不主动找活干,总是等待上级派活儿
- 即使上级有了安排,还总是指望上级替他决定怎么做,选哪个方案
- 危害
- 团队方向感缺失
- 团队做不出有成效的业绩
第二个坑
- 现象
- 某某做的太慢了,还是我来做吧,他半天的工作,我两个小时就搞定了
- 团队离开了我就不转了,里里外外都靠我操心
- 在我的指导下,某某才...
- 危害
- 梯队问题
- 激励问题
- 个人发展问题
第三个坑
- 现象
- 某某可能会不高兴,可能会离职,怎么办呢
- 好好干,我不会亏待你的
- 某某技术比我强,我给他打下手就行了
- 危害
- 不职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
- 团队没有方向
第四个坑
- 现象
- 人手不够,没人,这真做不了,要做就得招人
- 让团队加班的话,得给大家加班费,不然没法提升积极性
- 还有个bug没修复,不能发布,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规定的
- 危害
- 习惯性卡住
- 认知层次低
- 难堪重任
第五个坑
- 现象
- 这个是测试的问题,这个是产品的问题,这个是别的部门的问题
- 这事不赖我们团队,是某某团队没有按时完成
- 危害
- 自我设限,因此个人成长受限
- 个人影响力无法扩展
第六个坑
- 现象
- 突然不写代码了,感觉吃饭的家伙没了,心里发虚
- 做管理做大的挑战是,要舍弃技术,特别难
- 危害
- 犹豫反复,无法全力以赴去做好管理,成长缓慢
- 对技术的看法太狭隘,从而影响技术判断力的提升
第七个坑
-
现象
- 把公司比喻成家
-
危害
- 裁员这么办?谁会让自己的家人离家出走呢?
给管理者的寄语
只有今天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,明天才能做成别人做不了的事!